【一骑当千什么意思】“一骑当千”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它形容一个人的战斗力极其强大,能够以一敌百,甚至在战场上独当一面,所向披靡。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一骑当千 |
拼音 | yī qí dāng qiān |
出处 | 《后汉书·马援传》:“吾从弟少游常哀吾慷慨,每有大功,必先歌之。今我虽无功,然一骑当千,亦足自慰。” |
含义 | 形容一个人勇猛善战,战斗力极强,能以一抵百。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士兵或将领的英勇和战斗力,也可比喻某人在某个领域中表现出色,能力出众。 |
近义词 | 一夫当关、所向披靡、势不可挡 |
反义词 | 胆小怕事、不堪一击、力不从心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一骑当千”最早出自东汉时期的《后汉书·马援传》。当时马援是一位著名的将领,他曾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文中提到,“一骑当千”,意指一个骑兵能够抵挡一千人,形容其勇猛无敌。
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不仅用于军事领域,也常用于文学作品、影视剧中,用来刻画英雄人物的英勇形象。
三、现代应用
在现代语境中,“一骑当千”已不仅仅局限于战场,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展现出的强大能力和非凡表现。例如:
- 在体育比赛中,一名运动员表现出色,被称为“一骑当千”;
- 在商业竞争中,一位企业家凭借卓越的能力带领公司迅速发展,也被称作“一骑当千”。
四、总结
“一骑当千”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背景的成语,原意是形容一个人在战场上勇猛无敌,能以一敌百。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含义也逐渐扩展,现在多用于赞扬一个人在某一领域的杰出表现和强大能力。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一骑当千”都象征着勇气、力量与自信,是值得推崇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