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乘数和货币创造乘数的区别】在货币银行学中,货币乘数与货币创造乘数是两个经常被提及但容易混淆的概念。它们都与货币供给的扩张机制有关,但在定义、计算方式以及经济意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的总结与对比。
一、概念总结
1. 货币乘数(Money Multiplier)
货币乘数是指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体系的信贷活动,最终能够创造出多少倍的货币供应量。它反映了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础货币来影响整个经济中货币总量的能力。货币乘数的大小取决于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等因素。
2. 贮藏创造乘数(Money Creation Multiplier)
货币创造乘数更侧重于商业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通过贷款行为创造出新的货币。它强调的是银行系统内部的资金流动和信用扩张过程,其数值通常比货币乘数更高,因为其不考虑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
二、对比表格
项目 | 货币乘数 | 货币创造乘数 |
定义 | 基础货币通过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能力 | 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行为创造新货币的过程 |
主体 | 中央银行 | 商业银行 |
计算公式 | $ \frac{1}{r + c} $,其中 r 为准备金率,c 为现金漏损率 | 一般为 $ \frac{1}{r} $,仅考虑准备金率 |
影响因素 | 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金率等 | 准备金率、贷款意愿、公众存款行为等 |
经济意义 | 反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反映银行系统的信用扩张能力 |
数值大小 | 通常小于货币创造乘数 | 通常大于货币乘数 |
应用场景 | 分析货币政策效果 | 研究银行体系的实际运作 |
三、总结
货币乘数和货币创造乘数虽然都涉及货币供给的扩张,但侧重点不同。货币乘数更关注中央银行对货币总量的控制能力,而货币创造乘数则反映商业银行在实际操作中的货币创造行为。理解两者的区别有助于更准确地分析货币政策的效果及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