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中的10个古今异义字】《核舟记》是明代文学家魏学洢所写的一篇说明文,文章生动地描述了一艘雕刻精美的核舟,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词语,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与文中所表达的意思有所不同,这类词称为“古今异义字”。本文将总结《核舟记》中出现的10个古今异义字,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对比说明。
一、古今异义字总结
序号 | 古今异义字 | 古义 | 今义 | 例句 |
1 | 罔不 | 没有不 | 完全没有 | 罔不因势象形 |
2 | 奇巧 | 精巧、奇妙 | 不寻常、稀奇 |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
3 | 启窗 | 打开窗户 | 开始 | 启窗而观 |
4 | 曾不 | 竟然没有 | 并没有 | 曾不盈寸 |
5 | 箬篷 | 用箬叶做的船篷 | 一种植物 | 箬篷覆之 |
6 | 诎右臂 | 弯曲右臂 | 伸直 | 诎右臂 |
7 | 椎髻 | 梳成椎形的发髻 | 一种发型 | 椎髻仰面 |
8 | 横卧 | 横着躺 | 横放 | 横卧一楫 |
9 | 甫 | 男子名字的美称 | 刚刚、才 |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
10 | 策 | 驱使、驾驭 | 策划、计策 |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
二、说明
以上10个古今异义字,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发生了语义的变化,理解这些词的古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核舟记》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例如,“罔不”在文中表示“没有不”,强调雕刻技艺的全面;“曾不”则表示“竟然没有”,用来突出核舟体积之小。这些词汇不仅体现了古汉语的丰富性,也反映了古代文化与语言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比古今词义,我们不仅能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还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人所描绘的艺术世界。希望本文对学习《核舟记》的同学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