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与问的名言警句.敏而好什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论语》中对学习与思考关系的经典论述。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环节。古人常强调“敏而好学”,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原文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聪明且勤奋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
下面是对“关于学与问的名言警句”以及“敏而好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并结合一些经典语录进行整理。
一、关于“学与问”的名言警句
名言出处 | 内容 | 释义 |
《论语·公冶长》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聪明且勤奋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 |
《论语·为政》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真正的智慧在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
《荀子·劝学》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单纯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来得有效。 |
《韩非子》 | 学者所以修性也,问者所以求益也。 | 学习是为了修养品性,提问是为了增进知识。 |
《朱子语类》 |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多读几遍书,其中的道理自然就会明白。 |
《礼记·学记》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之后才明白自己的困惑。 |
二、“敏而好学”的含义与启示
“敏而好学”中的“敏”指的是聪慧、机敏;“好学”则是热爱学习。整句话强调的是一个人不仅要有聪明的头脑,还要有持续学习的态度和谦虚的精神。古代许多学者都以此为人生信条。
例如:
- 孔子提倡“学无止境”,鼓励人们不断追求知识。
- 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强调学习要与实践相结合。
- 苏轼曾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说明读书可以提升人的气质与修养。
“敏而好学”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要求,更是对学习态度的肯定。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来自于不断的学习与探索,而不是固步自封。
三、总结
“学”与“问”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学”是积累知识的过程,“问”则是获取新知的方式。而“敏而好学”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我提升的追求。
在现代社会,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敏而好学”的精神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学习、勇于提问,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前行。
结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仅是古代圣贤的教诲,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学习品质。愿我们在学习的路上,始终保持谦逊与热情,不断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