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觥献斝是什么意思】“飞觥献斝”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古代的礼仪和宴饮文化,常用于描述在隆重的宴会上,人们举杯敬酒、互相祝福的场景。这个成语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仪式感,多用于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表达对宾客的尊重与热情。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飞觥献斝 |
拼音 | fēi gōng xiàn jiǎ |
出处 | 《礼记·曲礼上》:“献酬交错,飞觥献斝。” |
释义 | 形容在宴会中,人们频频举杯敬酒、互相劝饮的场面。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宴会热闹、宾主尽欢的情景,具有典雅的文学色彩。 |
近义词 | 酒酣耳热、觥筹交错、欢宴畅饮 |
反义词 | 僻处独酌、冷清寂寥 |
二、文化背景
“飞觥献斝”源于古代的酒器文化和礼仪制度。其中:
- 觥(gōng):古代盛酒的容器,形状像兽形,常用于宴饮。
- 斝(jiǎ):一种三足酒器,也是古代祭祀或宴饮时使用的器具。
“飞”字在此表示快速、频繁的动作,形容人们不断举杯、敬酒,气氛热烈。整个成语不仅描绘了宴会的热闹场面,也体现了古人对礼仪和社交的重视。
三、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飞觥献斝”虽不常用,但在文学创作、古风文章或正式致辞中,仍可用来渲染氛围,增添文采。例如:
> 在喜庆的婚礼上,宾客们飞觥献斝,共祝新人百年好合。
四、总结
“飞觥献斝”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主要用来形容宴会中人们频繁举杯、互相敬酒的热闹场景。它不仅展现了古代的宴饮文化,也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礼仪与情感交流。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少,但在文学和正式场合中仍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美感。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古代礼仪文化,可参考《礼记》《周礼》等经典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