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曲高和寡”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作品或言论高深难懂,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中被广泛使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用来评价某些人或事物的“高冷”或“难以被大众接受”。
一、
“曲高和寡”出自《对楚王问》,原意是指歌曲高雅,能和唱的人很少,比喻知音难觅或作品过于高深,难以被大众理解。该成语多用于形容艺术、思想或言论的高深与孤寂。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曲高和寡 |
拼音 | qǔ gāo hé guǎ |
字面意思 | 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很少 |
引申含义 | 比喻作品或言论高深,难以被大众理解;也指知音难寻 |
出处 | 《对楚王问》(战国·宋玉) |
原文出处 |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艺术、思想、言论等高深难懂,受众有限 |
示例 | 他的诗作曲高和寡,一般人很难读懂。 |
近义词 | 孤芳自赏、曲高和寡、阳春白雪 |
反义词 | 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
三、补充说明
“曲高和寡”虽常用于形容艺术或思想的高深,但也可以带有一定的贬义,表示脱离群众、不接地气。在现代语境中,有时也用来批评某些人故作高深、不愿与大众沟通。
需要注意的是,“曲高和寡”与“阳春白雪”有相似之处,但“阳春白雪”更多强调高雅的艺术风格,而“曲高和寡”更侧重于“难以被理解和接受”的状态。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历史背景,可继续查阅《对楚王问》原文或相关文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