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河焚舟国语辞典】“济河焚舟”是一个出自《左传》的成语,原意是渡过黄河后烧掉渡船,表示决一死战、不留退路的决心。在《国语辞典》中,“济河焚舟”被解释为一种象征性行为,用来形容人在关键时刻下定决心、孤注一掷的态度。
以下是对“济河焚舟”这一成语的详细总结及表格形式的展示:
一、成语概述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济河焚舟 |
出处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
释义 | 渡过黄河后烧掉渡船,比喻决一死战、不留退路。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面对困境时坚定的决心和勇气。 |
近义词 | 孤注一掷、背水一战、破釜沉舟 |
反义词 | 留有余地、退路未绝、犹豫不决 |
二、历史背景与出处
“济河焚舟”最早见于《左传》,讲述的是晋文公在城濮之战前的策略。当时晋军渡过黄河后,为了激励士气,下令烧毁所有渡船,表示没有退路,只能向前奋战。这一举动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斗志,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引用,成为表达决心与勇气的典型象征。
三、现代应用与引申意义
在现代语境中,“济河焚舟”不仅用于军事或战略决策,也常用于个人生活、工作或创业中,强调在关键时刻必须做出果断决定,不留后路,以激发最大的潜力。
例如:
- 在创业初期,创业者可能会选择“济河焚舟”,将全部资金投入项目,不再回头。
- 在考试或重要任务前,人们也会用此成语来激励自己全力以赴。
四、与其他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济河焚舟”的异同 |
破釜沉舟 | 比喻决断、背水一战 | 同为决一死战,但“破釜沉舟”更强调彻底放弃退路 |
背水一战 | 在不利情况下奋力一搏 | 与“济河焚舟”类似,都强调战斗精神 |
临阵脱逃 | 面对困难时逃跑 | 与“济河焚舟”形成鲜明对比,代表消极态度 |
五、结语
“济河焚舟”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要敢于做出决断,勇往直前。无论是在古代战争还是现代生活中,这种精神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我们可以在关键时刻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