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筋疲力尽造句】“筋疲力尽”是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极度疲劳、没有力气的状态。它常用于描述长时间工作、运动或精神压力后的身体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合理使用这个成语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以下是对“筋疲力尽”的用法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其常见搭配和例句。
一、
“筋疲力尽”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意是形容身体疲惫不堪,后来引申为精神或体力的极度消耗。在现代汉语中,它多用于描述因长时间劳动、运动或紧张情绪导致的疲惫感。
该成语一般用于叙述性语境中,如描述某人完成一项任务后的状态,或者在故事中刻画人物的艰辛经历。使用时需注意语境的合理性,避免过度夸张或不当搭配。
二、表格展示:常见搭配与例句
搭配方式 | 示例句子 | 使用说明 |
主语 + 筋疲力尽 | 他连续加班三天,回家时已经筋疲力尽。 | 描述主语的疲惫状态 |
筋疲力尽地做某事 | 她筋疲力尽地跑完马拉松,终于完成了比赛。 | 强调动作的艰难和疲惫 |
筋疲力尽之后 | 筋疲力尽之后,他躺在床上睡了一整天。 | 表示疲惫后的恢复过程 |
从……中筋疲力尽 | 他从繁重的工作中筋疲力尽,决定请假休息。 | 表示从某种活动中产生疲惫 |
筋疲力尽地回想起 | 筋疲力尽地回想起那天的经历,他感到无比后悔。 | 强调回忆时的精神疲惫 |
三、注意事项
1. 语境适配:避免在轻松或愉快的场景中使用“筋疲力尽”,以免造成语义冲突。
2. 搭配准确:尽量使用“筋疲力尽地”修饰动词,而不是直接作谓语。
3. 避免重复:在一篇文章中不宜多次重复使用该成语,可替换为“疲惫不堪”、“精疲力竭”等近义词。
通过合理运用“筋疲力尽”,可以更准确地表达人物的状态和情感,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