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和异化是什么】在翻译研究中,“归化”与“异化”是两种重要的翻译策略,它们反映了译者在处理源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之间关系时的不同取向。理解这两种策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翻译的本质和目的。
一、
归化(Domestication) 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使读者读起来自然流畅,仿佛原文就是用目标语写成的。这种方法强调的是可读性和接受度,常用于文学、影视等对语言风格要求较高的文本。
异化(Foreignization) 则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和语言形式,即使这可能会让目标语读者感到陌生或难以理解。这种方法强调的是文化差异的保留和原作的“异质性”,适用于学术、历史文献等需要忠实传达文化信息的文本。
两者并非对立,而是可以根据翻译目的和受众灵活选择。归化更注重译文的可读性,而异化更注重文化的保留与传递。
二、对比表格
项目 | 归化(Domestication) | 异化(Foreignization) |
定义 | 尽量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语言和文化习惯 | 保留源语文化特色和语言形式 |
目的 | 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接受度 | 保留原作的文化差异和独特性 |
适用场景 | 文学、影视、日常交流等 | 学术、历史、文化研究等 |
优点 | 易于被目标语读者接受 | 保留原作的文化真实感 |
缺点 | 可能失去源语文化特色 | 可能造成阅读障碍 |
代表人物 | 威廉·韦努蒂(William Venuti) | 约翰·凯里(John C. Maher)等 |
典型例子 | 将“龙”译为“dragon”,保持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 将“龙”译为“long”,保留中文文化意象 |
三、结语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实践中的两种重要策略,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译者应根据文本类型、读者对象以及翻译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策略。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理解并运用这两种方法,有助于更准确地传递文化信息,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