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寸步不让什么意思】“寸步不让”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冲突、竞争或压力时,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轻易让步。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在原则问题上毫不妥协的态度。
下面是对“寸步不让”这一词语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词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寸步不让 |
拼音 | cùn bù ràng |
出处 | 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侯使韩简视秦军,曰:‘彼众我寡,不如其以兵争之。’韩简曰:‘不可,君之言也,非所以为国也。’于是退而避之,不敢进。秦人曰:‘晋侯虽弱,其言不苟,寸步不让。’” |
释义 | 形容在面对强敌或压力时,坚决不退让,坚守立场,绝不妥协。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表示坚定、强硬的态度。 |
近义词 | 坚持己见、寸土必争、据理力争 |
反义词 | 轻易让步、退避三舍、委曲求全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谈判中:在商业谈判中,如果一方坚持自己的条件,不作让步,可以说“他寸步不让”。
2. 外交场合:国家在涉及主权问题时,通常会表现出“寸步不让”的态度。
3. 个人立场:一个人在面对不公时,坚持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用“寸步不让”来形容。
三、注意事项
- “寸步不让”强调的是在原则问题上的坚定,而不是无理取闹。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滥用,以免显得过于强硬或缺乏灵活性。
四、结语
“寸步不让”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品质,体现了一个人的坚定意志和原则立场。但在实际生活中,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做到“有理有节”,才能更好地处理各种关系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