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形毕露意思】“原形毕露”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或事物在某种情况下暴露了真实的面貌或本质。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表示原本隐藏的缺点、错误或真实意图被揭露出来,让人看清其本来面目。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原形毕露 |
拼音 | yuán xíng bì lù |
出处 | 《红楼梦》中曾有类似表达,但现代常用形式源于民间口语和文学作品 |
含义 | 指事物的真实面貌或本质被完全暴露出来,常用于批评或揭示虚假行为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在特定情境下暴露了真实状态,具有负面色彩 |
近义词 | 真相大白、暴露无遗、显而易见 |
反义词 | 保持低调、藏而不露、隐忍不发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子 |
揭露谎言 | 他一直伪装成好人,结果一次失误后原形毕露。 |
批评行为 | 这个公司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最终原形毕露。 |
描述真相 | 经过调查,他所谓的“正当理由”终于原形毕露。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1. 避免滥用:虽然“原形毕露”常用于批评,但若使用不当,可能显得主观或情绪化。
2. 注意语境:该成语多用于负面情境,若用于正面场合,需谨慎处理。
3. 搭配得当:如“原形毕露”前可加“终于”、“最终”等词,增强语气。
四、总结
“原形毕露”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事物或人的真实面貌在特定情况下被彻底暴露。它不仅反映了语言的丰富性,也体现了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对“真相”的关注与追求。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