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中取栗的出处和原文】“火中取栗”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比喻在危险或不利的环境中冒险获取利益,结果可能得不偿失。这个成语源自法国作家拉·封丹的寓言故事《猴子与猫》,但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也有类似的表达。
一、
“火中取栗”最早出自法国寓言作家让·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的寓言《猴子与猫》(Le Singe et le Chat)。故事讲述了一群猴子在火边烤栗子,一只猫因贪心跳进火中,想取出栗子,结果被烧伤。后来,这一寓言被翻译成中文,成为“火中取栗”的典故。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并没有完全相同的成语,但有类似意思的表达,如“以卵击石”、“自投罗网”等,都表达了类似的寓意:在危险中冒险求利,往往适得其反。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火中取栗 |
出处 | 法国寓言作家让·德·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Le Singe et le Chat) |
原文出处 | 《拉·封丹寓言》(La Fontaine's Fables) |
中文翻译 | 从火中取出栗子,比喻在危险中冒险获利 |
寓意 | 比喻不顾危险地追求利益,最终可能遭受损失 |
相似成语 | 以卵击石、自投罗网、铤而走险 |
延伸用法 | 多用于批评那些盲目冒险、不计后果的行为 |
三、补充说明
虽然“火中取栗”并非出自中国古典文献,但在现代汉语中已被广泛接受并使用。它的含义清晰,常用于形容那些为了眼前利益而不顾风险的人或行为。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是否恰当使用该成语。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火中取栗”的来源、含义及其在语言中的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