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是在哪一年】中国近代史上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以资产阶级为主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实现彻底的社会变革。
一、历史背景与主要事件
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农民起义,虽有一定反封建意义,但本质上仍属于传统农民战争。
- 戊戌变法(1898):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试图通过改革实现君主立宪,但失败。
- 辛亥革命(1911):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尽管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并未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也没有真正实现民主共和的目标。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的时间点
根据历史学界的普遍观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时间通常被认为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也意味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时间 | 事件 | 意义 |
1840年 | 鸦片战争爆发 |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
1898年 | 戊戌变法失败 |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失败,推动革命思想传播 |
1911年 | 辛亥革命成功 | 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标志旧民主主义革命高潮 |
1919年 | 五四运动爆发 |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 |
三、总结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其核心目标是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虽然辛亥革命在形式上结束了封建帝制,但未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直到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工人阶级的崛起,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正式结束。
因此,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的年份是19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