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结蒂出处于哪里】“归根结蒂”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事情最终的根源或根本原因。它强调的是对问题本质的追溯与分析,通常用于总结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或核心矛盾。在实际使用中,“归根结蒂”往往被误写为“归根结底”,但两者意思相近,都是指最终的原因或结果。
那么,“归根结蒂”究竟出自哪里?下面将从出处、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出处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归根结蒂 |
出处 | 《红楼梦》 |
原文出处 | “归根结蒂,不过如此。”(《红楼梦》第五回) |
作者 | 曹雪芹 |
虽然“归根结蒂”并非广泛出现在古代典籍中,但在《红楼梦》中已有明确使用,因此可以认为这是该成语的最早出处之一。
二、含义解析
项目 | 内容 |
含义 | 指事情最终的根源或根本原因。 |
近义词 | 归根结底、究其根本 |
反义词 | 表面现象、枝节问题 |
使用场景 | 用于分析问题、总结原因时,强调最终的本质 |
三、常见用法
项目 | 内容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较少用于口语。 |
示例 | 1. 他之所以失败,归根结蒂是缺乏经验。 2. 这个问题的根源,归根结蒂在于制度设计不合理。 |
四、与“归根结底”的区别
项目 | 归根结蒂 | 归根结底 |
字数 | 四字 | 四字 |
出处 | 《红楼梦》 | 无明确出处,现代常用 |
使用频率 | 较少 | 较多 |
语气 | 更书面化 | 更口语化 |
含义 | 强调根源 | 强调最终结果 |
五、总结
“归根结蒂”虽不如“归根结底”常见,但其意义相同,均用于揭示事物的根本原因。它来源于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美感。在写作中使用此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深度。
如需更通俗地表达,可用“归根结底”代替;若追求语言的典雅性,则可选择“归根结蒂”。
小贴士:
在日常交流中,建议优先使用“归根结底”,因为其更为通用且不易引起误解。而在文学创作或正式文章中,适当使用“归根结蒂”则能提升文本的格调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