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马革裹尸还全诗原文

2025-09-09 22:04:53

问题描述:

马革裹尸还全诗原文,急到失眠,求好心人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9 22:04:53

马革裹尸还全诗原文】“马革裹尸还”是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诗中的名句,原句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而“马革裹尸还”则常被用来形容将士战死沙场、以马革包裹尸体回乡的悲壮情景,多用于表达忠勇与牺牲精神。

一、

“马革裹尸还”并非一首完整诗作的标题,而是出自古代战争文学中的一种意象,象征着战士英勇作战、战死沙场后仍希望回归故里的悲壮情怀。这一词语最早见于《后汉书·马援传》,其中记载了东汉名将马援临终前的誓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这句话后来成为激励将士英勇作战的名言。

在文学作品中,“马革裹尸还”常被用作表达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的象征。尤其在唐诗中,许多诗人如李贺、陆游等都曾借用这一意象来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英雄气概的赞美。

二、相关诗句与出处一览表

诗句 出处 作者 解释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南园》 李贺 表达青年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南园》 李贺 反问语句,表达对功名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后汉书·马援传》 —— 马援临终遗言,体现其英勇无畏的精神。
“铁衣寒不脱,马革血犹腥。” 《从军行》 刘长卿 描写戍边将士艰苦的生活与战斗的惨烈。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 李白 表现诗人对边疆战事的关注与报国之志。

三、结语

“马革裹尸还”虽非一首完整诗作,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深远,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忠诚、勇敢与牺牲精神的崇敬。无论是历史典故还是文学作品,它都成为激励人心、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符号。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