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之东隅失之桑榆是什么意思】“得之东隅,失之桑榆”是一句成语,出自《后汉书·冯异传》。原意是指在东方得到了一些东西,却在西方失去了另一些东西。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虽然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利益或成功,但在另一方面却遭受了损失或失败。
这句成语常用来形容事物的得失并存,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要全面考虑,避免因小失大。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得之东隅,失之桑榆 |
出处 | 《后汉书·冯异传》 |
原义 | 在东方得到,在西方失去 |
引申义 | 某方面获得,另一方面失去;得失并存 |
使用场景 | 描述事物的得失关系,强调全面看待问题 |
二、出处与演变
“得之东隅,失之桑榆”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冯异传》中,讲述的是冯异在战场上虽有战功,但并未得到应有的赏赐,而其他将领反而受到重用。这句话原本是表达一种对功过不公的感慨,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哲理性的说法,用于描述人生中的得失现象。
三、现代应用
场景 | 应用示例 |
工作 | 虽然升职加薪,但加班时间增多,生活质量下降 |
学习 | 考试成绩提高,但忽略了身体健康 |
生活 | 家庭幸福,但事业上有所牺牲 |
商业 | 一个项目盈利,另一个项目亏损 |
四、寓意与启示
1. 得失相生: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
2. 全面思考:在做决定时,要考虑长远和整体的影响。
3. 心态平和:面对得失,应保持理性与豁达的心态。
4. 平衡发展: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寻求平衡,避免偏废。
五、总结
“得之东隅,失之桑榆”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学会权衡利弊,珍惜所得,也不忽视所失。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