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的下一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清冷。以下是对该诗句的详细解析及相关内容的总结。
一、诗句背景与含义
“露从今夜白”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全诗如下: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在这首诗中,杜甫通过描写秋夜的景象,抒发了对战乱中离散的兄弟的深切思念。其中,“露从今夜白”意指从今晚开始,露水变得洁白而明显,暗示着秋天的到来和天气的转凉。
“月是故乡明”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即使他身处异乡,心中最明亮的月亮仍属于自己的故乡。
二、诗句结构分析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原文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作者 | 杜甫(唐代) |
朝代 | 唐代 |
体裁 | 五言律诗 |
主题 | 思念亲人、思乡情怀 |
意象 | 露水、月亮、故乡 |
三、诗句的文化意义
“露从今夜白”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也暗示着人生中的离别与思念。而“月是故乡明”则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无论身在何处,心灵深处永远牵挂着家乡。
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中尤为常见,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表达了类似的思乡之情。
四、现代应用与影响
在现代,这两句诗常被用于表达对家乡的怀念或对亲人的牵挂。例如,在节日、纪念日或旅途中,人们常常引用这两句诗来寄托情感。
此外,这两句诗也被广泛用于文学创作、影视作品以及艺术设计中,成为中华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诗句之一。
五、总结
“露从今夜白”的下一句是“月是故乡明”。这句诗不仅具有优美的意境,还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内涵。它反映了古人对自然、时间和亲情的深刻感悟,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问题 | 答案 |
“露从今夜白”的下一句是什么? | 月是故乡明 |
出自哪位诗人? | 杜甫 |
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 思念亲人、思乡情怀 |
诗句的意境如何? | 清冷、宁静、富有诗意 |
现代应用有哪些? | 文学、影视、艺术设计等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这句诗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提醒我们珍惜亲情,铭记故乡,同时也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忘停下脚步,感受内心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