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面鹄形是什么意思】“鸟面鹄形”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瘦弱、面容憔悴的样子。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因饥饿、疾病或长期劳累而身体极度消瘦、面容枯槁的状态。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鸟面鹄形 |
拼音 | niǎo miàn hú xíng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民多饥羸,鸟面鹄形。” |
释义 | 形容人瘦弱,面容憔悴,像鸟一样瘦削,像鹄(天鹅)一样体形瘦长。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描写人物的病态或困苦状态。 |
近义词 | 面黄肌瘦、骨瘦如柴、形销骨立 |
反义词 | 肥头大耳、丰腴健壮、体态丰满 |
二、成语背景与用法举例
“鸟面鹄形”最早见于《后汉书》,用来描述百姓在战乱或灾荒中生活困苦、营养不良的状态。后来这一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人在极端条件下身体虚弱、面容憔悴的样子。
例句:
- 战乱年代,百姓流离失所,不少人鸟面鹄形,奄奄一息。
- 他长期奔波劳碌,如今已是鸟面鹄形,令人唏嘘。
三、总结
“鸟面鹄形”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通过“鸟”和“鹄”两种动物的外形特征,来形容人的瘦弱和憔悴。它不仅具有文学色彩,也常用于描述现实中的苦难与艰辛。在写作中使用此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历史背景,可继续查阅古籍或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