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欲不胜簪是什么意思】“浑欲不胜簪”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一诗,原句为:“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因忧国忧民而愁绪满怀,头发稀疏,连簪子都难以插稳。以下是对该诗句的详细解析。
一、诗句背景与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杜甫《春望》 |
原文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作者 | 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
背景 | 安史之乱期间,杜甫目睹战乱带来的民生疾苦 |
意象 | “白头”象征衰老、“搔”表示焦虑、“簪”是古代男子用来固定发髻的饰品 |
含义 | 表达诗人因国难而忧思过度,头发稀少,连簪子都难以插稳,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
二、逐句解析
- “白头搔更短”:诗人因为忧虑,不断抓挠头发,结果头发更加稀疏。这不仅是身体上的变化,更是心理压力的外在表现。
- “浑欲不胜簪”:意思是几乎无法将簪子插稳,说明头发已经非常稀少,甚至到了无法用簪子固定的地步。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沉重和悲凉。
三、情感表达与艺术特色
杜甫在这首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个人的遭遇与国家的动荡紧密结合,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具感染力和历史厚重感。
四、现代意义
“浑欲不胜簪”不仅是一句古诗,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内心的压力往往会在身体上留下痕迹。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精神世界的深刻表达。
五、总结
“浑欲不胜簪”是杜甫在《春望》中的一句经典诗句,通过描述自己因忧国忧民而白发稀疏、难以簪发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极度痛苦与无奈。这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更是一段深刻的历史记忆,体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