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漠是什么意思】2、
“绝漠”是一个较为少见的词汇,常见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它字面意思是“极远的沙漠”,用来形容荒凉、人迹罕至的地方。在不同的语境中,“绝漠”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
一、词义解析
词语 | 含义 | 说明 |
绝漠 | 极远的沙漠 | 常用于描述荒凉、偏远之地,多见于古代文献或诗词中 |
绝 | 极、非常 | 表示程度极高 |
漠 | 沙漠 | 指干旱少雨、植被稀少的地区 |
二、来源与出处
“绝漠”一词最早可追溯至古代典籍,如《史记》《汉书》等历史文献中,常用来描述边疆、西域等地的地理环境。例如:
- 《汉书·地理志》:“北有大泽,名曰‘瀚海’,其地多风沙,人迹罕至,号为‘绝漠’。”
- 《后汉书·西域传》:“自敦煌西出玉门、阳关,越绝漠,行数千里。”
这些记载中的“绝漠”多指中国西部的戈壁、沙漠地带,象征着险恶、遥远和未知。
三、文学中的使用
在古代诗歌中,“绝漠”常被用来渲染边塞风光或表达将士的艰苦处境:
- 唐代诗人岑参在《走马川行》中写道:“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虽未直接使用“绝漠”,但描绘的正是类似“绝漠”的景象。
- 王昌龄的《从军行》中也有类似的边塞描写,体现“绝漠”所代表的苍凉与壮阔。
四、现代语境下的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绝漠”已不常用,但在一些文学作品、影视剧本或历史题材的创作中,仍会作为修辞手法出现,用来营造一种孤寂、苍茫的氛围。
此外,在网络文化中,有时“绝漠”也被引申为“极致的孤独”或“无人问津的角落”,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
五、总结
“绝漠”一词主要表示“极远的沙漠”,在古代多用于描述边疆、西域等地的地理环境,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在文学作品中,它常被用来渲染边塞风光、表达戍边将士的艰辛,或象征一种孤寂、辽阔的意境。虽然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特定语境下仍有其独特的表达价值。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极远的沙漠,形容荒凉、偏远之地 |
来源 | 古代文献如《史记》《汉书》等 |
文学用途 | 渲染边塞风光、表达将士艰辛、象征孤寂 |
现代用法 | 较少使用,多见于文学、影视作品 |
修辞意义 | 常用于营造苍凉、辽阔的意境 |
如需进一步探讨“绝漠”在不同朝代的使用情况,或与其他类似词汇(如“瀚海”“大漠”)的对比分析,也可继续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