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狼字的成语都有哪些】在汉语中,含有“狼”字的成语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个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这些成语多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凶狠、狡猾、贪婪等特性,常用于文学作品或日常表达中,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狼”字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带“狼”字的成语总结
成语 | 解释 | 出处/来源 |
狼子野心 | 比喻凶恶的人有不可告人的野心。 | 《左传·宣公四年》 |
狼狈为奸 | 比喻坏人互相勾结做坏事。 |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 |
狼吞虎咽 | 形容吃东西又快又急,不加咀嚼。 | 《水浒传》 |
狼心狗肺 | 比喻人的心肠极坏,没有良心。 | 明·施耐庵《水浒传》 |
狼奔豕突 | 形容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毫无秩序。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
狼烟四起 | 指战事紧急,烽火连天。 | 《史记·项羽本纪》 |
鬼哭狼嚎 | 形容大声哭叫,非常凄惨。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狼狈不堪 | 形容非常狼狈,处境困难。 | 宋·朱熹《朱子语类》 |
狼虎之威 | 比喻凶猛的力量或气势。 | 《三国演义》 |
狼性十足 | 形容人性格凶狠、贪婪、自私。 | 现代常用语 |
以上成语中的“狼”字,往往带有贬义色彩,用来形容人的品行或行为的恶劣。在使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以达到准确表达的目的。
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狼”这一动物的深刻认识和文化象征。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日常交流,了解并恰当使用这些成语,都能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