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数总和法公式】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中,年数总和法是一种常用的加速折旧方法。该方法基于资产的使用年限,按照逐年递减的比例计提折旧费用,使前期折旧额较高,后期较低。这种方法适用于资产在使用初期效率高、收益大,后期逐渐下降的情况。
一、年数总和法的基本原理
年数总和法的核心在于计算“年数总和”,即资产预计使用年限的自然数之和。例如,若资产使用年限为5年,则年数总和为1+2+3+4+5=15。
然后,根据每一年的剩余使用年限与年数总和的比例,计算当年的折旧额。具体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 剩余使用年限 ÷ 年数总和
年折旧额 = (原值 - 预计净残值)× 年折旧率
二、年数总和法的计算步骤
1. 确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和预计净残值;
2. 确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
3. 计算年数总和;
4. 按照每年剩余使用年限,计算各年的折旧率;
5. 根据折旧率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6. 累计折旧至资产使用寿命结束。
三、年数总和法示例(以5年为例)
| 年度 | 剩余使用年限 | 年折旧率 | 折旧额(元) | 累计折旧(元) |
| 1 | 5 | 5/15 | 3,333.33 | 3,333.33 |
| 2 | 4 | 4/15 | 2,666.67 | 6,000.00 |
| 3 | 3 | 3/15 | 2,000.00 | 8,000.00 |
| 4 | 2 | 2/15 | 1,333.33 | 9,333.33 |
| 5 | 1 | 1/15 | 666.67 | 10,000.00 |
注:假设资产原值为1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0元,使用年限为5年。
四、年数总和法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
- 符合资产使用初期效率高的实际情况;
- 在财务报表中体现较强的税负前移效应;
- 更符合企业成本配比原则。
缺点:
- 后期折旧费用偏低,可能影响后期利润;
- 对于长期资产来说,折旧金额波动较大;
- 需要较为精确的使用年限预测。
五、总结
年数总和法是一种典型的加速折旧方法,适用于资产在使用初期效益较高的情况。通过合理计算年数总和和每年的折旧率,企业可以更准确地分配资产的成本。尽管该方法在后期折旧费用较低,但其在前期的高折旧额有助于减轻税负并更真实反映资产使用状况。
如需针对特定资产进行详细计算,可结合实际数据进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