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琴鬻鹤的意思是什么】“焚琴鬻鹤”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对美好的事物进行破坏或浪费的行为。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对艺术与自然之美的珍视,也反映了对粗暴对待美好事物的不满和批评。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焚琴鬻鹤 |
拼音 | fén qín yù hè |
出处 | 出自唐代诗人张籍《失意》诗:“焚琴煮鹤,笑杀山中人。”后演变为“焚琴鬻鹤”。 |
含义 | 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把珍贵的东西当作普通东西来处理,造成浪费或破坏。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那些不珍惜美好事物、随意破坏的人或行为。 |
近义词 | 珍珠投暗、暴殄天物、毁玉烧金 |
反义词 | 爱惜珍宝、爱护艺术、善待美好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焚琴鬻鹤”最早出自唐代张籍的诗句,原句为“焚琴煮鹤”,意思是把琴当柴火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东西。后来演变为“焚琴鬻鹤”,其中“鬻”是卖的意思,进一步强调了将珍贵物品贱卖、浪费的行为。
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讽刺那些不懂得欣赏美、反而加以破坏的人。例如,在古代文人眼中,琴和鹤都是高雅、清雅的象征,而将它们焚烧或卖掉,则是一种极不尊重的表现。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子 |
文艺批评 | 他不懂音乐,却把古琴当柴火烧,真是焚琴鬻鹤。 |
艺术保护 | 不要随便破坏文物,否则就是焚琴鬻鹤。 |
生活劝诫 | 你这样浪费粮食,简直是在焚琴鬻鹤。 |
四、总结
“焚琴鬻鹤”是一个具有强烈文化色彩的成语,它不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提醒人们要懂得欣赏和保护有价值的事物,避免因无知或轻率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可以用来警示人们不要轻易破坏环境、文化遗产或艺术价值。
结语:
“焚琴鬻鹤”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美的尊重与敬畏。我们在生活中应多一份细心与珍惜,少一些破坏与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