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之人弗受行什么意思】“行道之人弗受行”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文为:“非惟人也,虽禽兽之不与也。行道之人弗受,而况于人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是路上的行人也不会接受不义之财,更何况是人呢?
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在面对不正当利益时应保持原则和道德底线,体现出儒家思想中对“义”的重视。
一、
“行道之人弗受行”是孟子用来说明人应当坚守道义、拒绝不义之利的观点。其中,“行道之人”指的是在路上行走的普通人,“弗受”即不接受,“行”在这里可能指行为或利益。整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是普通人在路上也不会接受不义之财,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儒家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要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义利之辨”的重视。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真正的君子不应为了利益而丧失操守,即使是在最普通的情况下也要坚持正道。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孟子·告子上》 |
原文 | “非惟人也,虽禽兽之不与也。行道之人弗受,而况于人乎?” |
释义 | 即使是路上的行人也不会接受不义之财,何况是人? |
关键词 | 行道之人、弗受、义、道德、利益 |
意义 | 强调人应坚守道义,不为利益所动 |
哲学背景 | 儒家思想,重义轻利 |
现代启示 | 在现代社会中,仍应坚持原则,不为金钱或权力所动摇 |
三、结语
“行道之人弗受行”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时,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该以“义”为先,做到“宁舍其身而不失其义”。这种精神不仅是古代士人的追求,也是现代人值得学习和践行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