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茕茕孑立的意思】“茕茕孑立”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诗经》中的典故,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孤独无依、形单影只的状态。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和日常表达中都较为常见,尤其在描述情感上的孤寂或处境上的孤立时使用较多。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茕茕孑立 |
拼音 | qióng qióng jié lì |
出处 | 《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向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烨烨。君子至止,黻衣绣裳。”后人引申为“茕茕孑立”。 |
本义 | 形容一个人孤单地站立,没有同伴或依靠。 |
引申义 | 表示内心孤独、处境艰难,缺乏支持与陪伴。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文学、诗歌、散文等表达情感孤独的语境中。 |
二、词语解析
- 茕茕(qióng qióng):孤单、寂寞的样子。
- 孑(jié):单独、独自。
- 立:站立、存在。
合起来,“茕茕孑立”就是“孤单地站着”,形象地描绘出一个人孤独无依的状态。
三、常见用法举例
1. 他从小失去双亲,如今在异乡工作,常常感到茕茕孑立。
2.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她茕茕孑立,心中充满了无助。
3. 诗人通过“茕茕孑立”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孤独的深刻思考。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孤苦伶仃、形影相吊、独来独往 |
反义词 | 美满幸福、众星捧月、成双成对 |
五、文化背景与情感色彩
“茕茕孑立”不仅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象征。它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如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作品中,用以表达对人生漂泊、命运多舛的感慨。现代人使用这一成语时,也往往带有一种感伤的情绪,强调个体在社会中的孤独感和无力感。
六、结语
“茕茕孑立”虽简短,却蕴含丰富的情感内涵。它不仅是对现实状态的描述,更是对人性孤独的深刻体悟。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这种情绪更为普遍,因此理解并运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内心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