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的厌是什么意思】“学而不厌”出自《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句话是孔子对自身学习和教学态度的总结。其中“厌”字是理解整句话的关键。
一、
“学而不厌”中的“厌”意思是“满足”或“厌倦”。整句的意思是:学习而不感到满足,不感到厌倦。它强调的是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应保持持续的热情和求知欲,不因困难或重复而产生厌烦情绪。
在古代,“厌”常与“足”连用,如“厌足”,表示“满足”。因此,“学而不厌”可以理解为“学习而不感到满足”。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释义 |
学而不厌 | 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或厌倦 | 《论语·述而》 | 表示学习时应保持持续的热情和求知欲,不因困难或重复而厌烦 |
厌 | 满足、厌倦 | 古代汉语 | 在此句中指“满足”,即不觉得学习已经足够,仍想继续学习 |
三、延伸理解
“学而不厌”不仅是孔子个人的学习态度,也体现了儒家重视终身学习的思想。在现代社会,这一理念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知识时应保持开放心态,不断追求进步。
此外,该成语常用于鼓励学生或学者保持勤奋好学的精神,避免因一时的挫折或成就而停滞不前。
四、结语
“学而不厌”的“厌”字,在这里不是现代常见的“讨厌”之意,而是“满足”的意思。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古人倡导的学习精神,并将其应用到当今的学习与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