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夜书所见的诗意是什么】《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与寂寞。
一、诗意总结
《夜书所见》以秋夜为背景,通过对“梧叶”、“秋风”、“儿童挑促织”等意象的描写,勾勒出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秋夜图景。诗人借景抒情,通过眼前所见之景,引出内心的情感波动,表达出游子思乡、孤寂难耐的心情。
二、内容解析表格
内容 | 解析 |
萧萧梧叶送寒声 | 梧桐树叶在秋风中发出沙沙的声音,带来寒冷的气息,渲染出秋夜的凄清氛围。 |
江上秋风动客情 | 秋风吹过江面,触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点明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处境。 |
知有儿童挑促织 | 诗人看到远处有孩子在捉蟋蟀(促织),表现出乡村生活的生动画面。 |
夜深篱落一灯明 | 夜深人静时,篱笆边有一盏灯火,象征着温暖的家庭生活,反衬出诗人的孤独。 |
三、情感分析
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表达思乡之情,但通过“动客情”、“夜深篱落一灯明”等句子,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他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玩耍,灯火温暖,更显得自己孤单无依,从而引发对故乡的怀念。
四、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营造出浓厚的意境。
- 语言简练:全诗四句,语言质朴,却富有感染力。
- 对比手法:用“儿童挑促织”的热闹与“夜深篱落一灯明”的冷清形成对比,突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五、结语
《夜书所见》是一首典型的写景抒情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凄凉,同时也寄托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它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因此至今仍广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