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夜游中的秉字是什么意思】在古文学习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词语含义的理解问题。其中,“秉烛夜游”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世说新语·任诞》:“古人有言:‘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夜光之车,不必出于孟津之野。’吾与子复何异哉?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这句话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应及时享乐的感慨。
那么,“秉烛夜游”中的“秉”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一、
“秉”在“秉烛夜游”中,意为“拿着”或“持着”。整个短语的意思是“手持蜡烛在夜间游玩”,常用来形容珍惜时光、及时行乐的态度。
在古代,夜晚没有现代照明设备,人们通常在白天活动,夜晚则较为安静。因此,“秉烛夜游”不仅是一种行为,更象征着一种生活态度,即在有限的生命中尽情享受当下。
二、表格展示
字词 | 拼音 | 本义 | 在句中含义 | 用法举例 |
秉 | bǐng | 手持、拿着 | 持着、拿着 | 秉烛夜游、秉公执法 |
烛 | zhú | 蜡烛 | 照明工具 | 秉烛夜游、点烛待客 |
夜游 | yè yóu | 夜间出游 | 在夜晚游玩 | 夜游古城、夜游灯会 |
三、延伸理解
“秉烛夜游”不仅仅是一个动作描写,它还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在魏晋时期,士人崇尚清谈与自由,这种行为反映了他们对生命短暂的感悟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后来,这一成语也被用于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
此外,在现代语境中,“秉烛夜游”也可以引申为在艰难环境中依然坚持理想、努力前行的精神象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秉”字在“秉烛夜游”中并非复杂难懂,而是非常直观的“拿着”之意。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整句的语义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