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的意思是什么出自哪】“惊心动魄”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事情非常紧张、刺激,让人感到极度的震撼和不安。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描述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历。
下面我们将从成语的含义、出处以及使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惊心动魄 |
拼音 | jīng xīn dòng pò |
释义 | 形容事情非常紧张、刺激,使人内心极度震撼或恐惧。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场面、情节或经历的紧张感,也可用于表达情感上的强烈冲击。 |
近义词 | 惊心动魄、心惊肉跳、胆战心惊 |
反义词 | 安然无恙、平静如常、泰然自若 |
二、成语出处
“惊心动魄”最早见于古代文学作品,具体出处如下:
出处 | 文献 | 原文 | 说明 |
《楚辞·九歌·少司命》 | 屈原 |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 虽未直接出现“惊心动魄”,但此句常与之关联,后人将其引申为情感的极致表现。 |
《晋书·王敦传》 | 房玄龄 | “惊心动魄,可畏可爱。” | 此为“惊心动魄”最早明确出现的文献记载,用于形容局势的紧张与危险。 |
后世文学 |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 “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惊心动魄的情节发展” | 在小说中广泛使用,形容情节紧凑、人物命运跌宕起伏。 |
三、常见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文学作品 | 小说、戏剧中描写激烈冲突或情感高潮时常用。 |
新闻报道 | 描述重大事故、突发事件时,增强画面感和情绪冲击力。 |
日常交流 | 用于形容某件事让人感到非常震惊或紧张。 |
四、总结
“惊心动魄”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成语,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在《晋书》中首次明确出现。它不仅表达了对事件紧张程度的描述,也反映了人们对极端情绪的体验。在现代汉语中,这一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体中,成为表达强烈情感和紧张氛围的重要工具。
结语:
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日常表达,“惊心动魄”都能准确传达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了解它的来源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