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暴雨灾害调查报告】2024年夏季,宝鸡市遭遇了近年来罕见的强降雨天气,导致多条河流水位迅速上涨,部分区域出现严重内涝、山体滑坡及道路中断等现象。此次暴雨对当地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造成了较大影响。为全面了解灾情,总结经验教训,现将本次暴雨灾害的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灾害概况
项目 | 内容 |
暴雨时间 | 2024年7月15日-7月18日 |
主要降水区域 | 渭滨区、金台区、陈仓区、凤县、太白县 |
最大降雨量 | 128毫米(凤县) |
灾害类型 | 内涝、山体滑坡、道路中断、农田受损 |
受灾人口 | 约3.2万人 |
直接经济损失 | 约2.1亿元 |
二、灾害成因分析
1. 气象因素
此次暴雨为受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影响,形成持续性强降水。短时间内降水量大且分布不均,是引发灾害的主要原因。
2. 地形地貌影响
宝鸡地处秦岭北麓,地势起伏较大,山区植被覆盖率低,雨水下渗能力差,容易形成地表径流,加剧洪涝风险。
3. 城市排水系统不足
部分城区排水管网老化,排水能力不足,特别是在老旧小区和低洼地带,积水难以及时排出,造成严重内涝。
4. 人为因素
部分地区存在违规占用河道、填埋湿地等行为,削弱了自然调蓄能力,增加了洪水风险。
三、灾害应对情况
项目 | 情况 |
应急响应 | 启动Ⅲ级应急响应,组织救援力量开展抢险 |
救援力量 | 共出动救援人员约1200人,车辆80余辆 |
转移安置 | 转移群众约1.5万人,设立临时安置点12个 |
医疗救助 | 累计救治伤员230余人,无重大伤亡 |
基础设施抢修 | 修复道路28公里,恢复供电线路15条 |
四、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
1. 基础设施修复
对受损道路、桥梁、电力、通信等设施进行紧急抢修,确保基本生产生活秩序恢复。
2. 农业损失评估与补偿
对受灾农田进行实地勘察,制定补偿方案,协助农户恢复生产。
3. 生态环境治理
加强山体滑坡区监测,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推进生态修复工程。
4. 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提升预警系统建设水平,完善应急预案,加强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五、经验与建议
1. 加强气象预警与信息传递
建议进一步提升气象预报精度,建立更高效的预警发布机制,确保信息及时传达至基层群众。
2. 优化城市排水系统
对老旧城区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升级,提升城市防洪能力。
3. 加强山体滑坡防治
对地质灾害高发区域实施动态监测,必要时进行加固或迁移安置。
4. 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增强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六、结语
本次暴雨灾害是对宝鸡市防灾减灾体系的一次严峻考验。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有效控制了灾情发展,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未来,应以此次灾害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机制,提升城市韧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调查单位:宝鸡市应急管理办公室
调查时间:2024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