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望重出处于哪里】“功高望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且在社会或行业中享有极高的声望和尊重。那么,“功高望重”这个成语到底出自何处?下面将从出处、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出处
“功高望重”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夫功高望重,德隆名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功劳大、地位高,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推崇。
虽然“功高望重”作为一个完整的成语被广泛使用,但其核心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中对“功”与“望”的重视。古人认为,一个人不仅要有实际的贡献(功),还要有良好的声誉和威望(望),两者结合才是真正的“功高望重”。
二、成语含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功高望重 |
拼音 | gōng gāo wàng zhòng |
含义 | 形容一个人功劳大、声望高,受人尊敬 |
用法 | 多用于褒义,常用于评价领导、专家、名人等 |
近义词 | 德高望重、功成名就 |
反义词 | 无功而返、默默无闻 |
三、成语用法举例
1. 人物评价:
- 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堪称功高望重的楷模。
2. 历史人物:
- 岳飞一生战功赫赫,功高望重,深受百姓爱戴。
3. 现代语境:
- 在科技界,这位科学家因多年的研究成果,被视为功高望重的代表人物。
四、常见误区
问题 | 解答 |
“功高望重”是否可以用于贬义? | 不可,该成语为褒义词,不可用于贬低他人 |
是否可以用于年轻人? | 一般不用于年轻人,因其强调的是长期积累的成就和声望 |
与“德高望重”有何区别? | “德高望重”更侧重品德,而“功高望重”更侧重功绩和地位 |
五、总结
“功高望重”这一成语源自古代文献,表达了对那些在事业上有突出贡献、并受到广泛尊敬的人的高度评价。它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其社会影响力的肯定。在日常使用中,应根据具体语境合理运用,以体现语言的准确性和文化内涵。
成语 | 出处 | 含义 | 用法 | 用法示例 |
功高望重 | 《后汉书·王符传》 | 功劳大、声望高 | 褒义 | 他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堪称功高望重的楷模 |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的演变或历史背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