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疆域四至分别是什么】东晋是继西晋之后的政权,建立于公元317年,定都建康(今南京)。由于北方战乱不断,东晋政权长期偏安江南,其疆域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但总体而言,东晋的疆域大致以长江为界,南抵岭南,北至淮河、汉水一带,西接巴蜀,东临大海。下面将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总结东晋疆域的四至范围,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清晰展示。
一、东晋疆域四至总结
东:
东晋东部边界大致到达东海之滨,包括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沿海等地。这一带地势低平,多为平原和丘陵,与海洋相邻,是当时重要的经济和军事区域。
南:
南方边界主要到达岭南地区,即今天的广东、广西一带。东晋时期,岭南虽属边远之地,但因地理位置重要,成为东晋控制的重要区域之一。
西:
西部边界一般以巴蜀为限,即今四川盆地一带。巴蜀地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东晋防御北方势力的重要屏障。
北:
北部边界则受制于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大致以淮河、汉水为界,部分时期甚至退至长江一线。北方战乱频繁,东晋无力收复中原,因此疆域多以长江为防线。
二、东晋疆域四至一览表
方向 | 范围描述 | 现代对应地区 |
东 | 东临东海,包括江苏南部、浙江沿海 | 江苏南部、浙江沿海地区 |
南 | 南至岭南,涵盖广东、广西一带 | 广东、广西 |
西 | 西达巴蜀,包括四川盆地 | 四川省 |
北 | 北至淮河、汉水,部分时期退至长江 | 江苏、安徽、河南部分地区 |
三、总结
东晋虽然国力不及西晋强盛,但其疆域在东南地区相对稳定,形成了以长江流域为核心的政权格局。由于北方战乱不断,东晋始终未能实现对中原的统一,疆域也受到一定限制。但从历史角度看,东晋的统治奠定了江南地区长期发展的基础,也为后来的南朝政权提供了政治和文化延续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