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狗盗的人物是谁-明查堂】“鸡鸣狗盗”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用来形容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发挥特殊作用的小人物。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涉及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孟尝君和他的门客。
一、成语来源
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以好客著称,门下有数千门客。其中有一位名叫冯谖的人,虽然起初并不被重视,但他后来通过巧妙的方式帮助孟尝君巩固了地位。而在孟尝君逃亡时,他的门客中有人擅长“鸡鸣”和“狗盗”,帮助他成功脱险。
“鸡鸣”指的是模仿鸡叫骗开城门,“狗盗”则是指像狗一样钻入地洞偷取东西。这两个行为虽不光彩,但在危急时刻却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主要人物介绍
人物 | 身份 | 事迹 | 评价 |
孟尝君 | 战国四公子之一 | 好客、重用门客 | 得到门客帮助后得以脱险 |
冯谖 | 门客 | 初时不被重视,后助孟尝君稳固权位 | 聪明有远见 |
鸡鸣者 | 门客 | 模仿鸡叫骗开城门 | 在紧急情况下起到关键作用 |
狗盗者 | 门客 | 偷取信物或钥匙 | 助孟尝君逃离 |
三、总结
“鸡鸣狗盗”的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代门客文化的特点,也反映了在乱世中,即使是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也可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这一成语常用来比喻那些在紧要关头能出奇制胜的人,尽管他们的手段可能并不光明正大。
因此,“鸡鸣狗盗”的人物主要包括:孟尝君、冯谖、鸡鸣者和狗盗者。他们共同构成了这个历史典故的核心内容,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思考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