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衣旰食 成语运用】“宵衣旰食”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君主或官员勤于政务、日夜操劳的状态。该成语出自《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太后曰:‘吾为天下母,而身服大练,食不重肉,衣不重采,可谓俭矣。’……昔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于是退而修德,宵衣旰食,以求诸己。”
在现代汉语中,“宵衣旰食”多用于赞美那些工作勤奋、尽职尽责的人,尤其适用于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等需要承担重任的角色。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 |
宵衣旰食 | xiāo yī gàn shí | 夜间披衣起床,天未亮就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 《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 |
二、使用场景与例句
场景 | 例句 |
赞美领导 / 官员 | “他为了国家大事,常常宵衣旰食,夜以继日地工作。” |
描述工作状态 | “公司经理为了项目进度,几乎宵衣旰食,很少休息。” |
历史人物描写 | “古代帝王为了社稷,常宵衣旰食,不敢懈怠。”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错误用法 | 正确用法 | 说明 |
“他整天宵衣旰食,连饭都忘了吃。” | “他为了工作,宵衣旰食,忽略了健康。” | “宵衣旰食”强调的是勤于公务,而非单纯地不吃东西。 |
“他每天熬夜加班,简直是宵衣旰食。” | “他为了完成任务,宵衣旰食,非常敬业。” | “宵衣旰食”多用于正式场合,不适合口语化表达。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兢兢业业 |
反义词 | 疏于职守、玩忽职守、得过且过 |
五、总结
“宵衣旰食”作为传统成语,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人对责任与奉献的高度重视。在现代语境中,它不仅可用于描述个人的工作态度,也可用于褒扬领导者或管理者的职业精神。使用时应注意语境恰当,避免误用,以确保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深度。
通过合理运用这一成语,可以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增强文章的思想性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