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唐李峤讲解】《中秋夜》
作者:李峤(唐代)
体裁:五言绝句
内容主题:中秋夜景、思乡之情、对自然的赞美
二、诗歌原文
> 秋夜月明时,
> 风清露湿衣。
> 玉阶生白露,
> 桂影入庭扉。
三、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中秋夜晚的静谧与美丽。诗人以“秋夜”为背景,点出“月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氛围。接着,“风清露湿衣”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凉爽与潮湿,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清爽。“玉阶生白露”写出了月光洒落在台阶上的景象,表现出月色的纯净与洁白;最后“桂影入庭扉”则借桂花的影子进入庭院,增添了节日的温馨与诗意。
整首诗虽短,但意象丰富,情感含蓄,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含蓄之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四、诗歌分析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诗名 | 《中秋夜》 |
作者 | 李峤(唐代诗人) |
体裁 | 五言绝句 |
创作背景 | 唐代,中秋节期间,描绘中秋夜景 |
主题思想 | 表达对中秋之夜的赞美,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
语言风格 | 简洁凝练,富有画面感 |
艺术特色 | 用词精准,意象丰富,意境清幽 |
情感表达 | 含蓄内敛,带有淡淡的思乡与怀旧情绪 |
诗句解析 | “秋夜月明时”——点明时间与环境; “风清露湿衣”——渲染气氛; “玉阶生白露”——描绘月色; “桂影入庭扉”——增添节日氛围 |
五、结语
《中秋夜》虽篇幅短小,却意境深远,展现了李峤对自然景物的敏锐捕捉与深刻感悟。它不仅是对中秋夜的礼赞,也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在今天,这首诗依然能够引发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共鸣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