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止格言的容止什么意思】“容止格言”是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梁启超先生在1922年为清华大学学生所作的一篇演讲稿中提到的。这篇演讲后来被整理成文,成为广为流传的“容止格言”。其中,“容止”二字,是整篇格言的核心所在,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一、容止的含义
“容止”一词出自《礼记·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里的“止”指目标、方向;“容”则指包容、胸怀。因此,“容止”可以理解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包容,不被外界干扰,坚定前行。
具体来说:
- 容:宽容、包容、心胸宽广。
- 止:停止、专注、目标明确。
结合在一起,“容止”强调的是: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同时以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人与不同的观点。
二、容止格言的核心思想
“容止格言”主要倡导一种人格修养与处世态度,强调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应具备的品德与精神。其核心思想包括:
- 要有远大的志向(容)
- 要懂得克制与自律(止)
- 要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容)
- 要坚定不移地追求理想(止)
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每一个希望提升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人。
三、总结对比表
概念 | 含义 | 理解要点 |
容 | 包容、宽容、心胸宽广 | 在人际交往中不狭隘,能接纳不同意见与观点 |
止 | 停止、专注、目标明确 | 在行动中有方向感,不随波逐流,保持自律 |
容止 | 综合理解 | 在追求目标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包容,不被外界干扰 |
四、结语
“容止格言”虽简短,却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更要学会“容”与“止”的平衡。只有内心宁静、目标清晰,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通过理解“容止”的真正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也能在与他人的相处中更加成熟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