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轻财好施的及译文及范文正公轻财好施的翻译)】一、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是记载北宋名臣范仲淹(谥号“文正”)生平事迹的一段历史记载。文中主要讲述了他为人慷慨大方,乐于助人,不重钱财、重视仁义的精神风貌。范仲淹不仅在政治上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生活中也以节俭自律、乐善好施著称。
这段文字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他如何用自己微薄的俸禄帮助贫困之人,甚至将家中积蓄用于赈灾济民,体现了儒家“仁爱”思想的实践者形象。他的行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士人效仿的楷模。
二、译文与原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范文正公,少孤贫,母氏改适,家无余资。 | 范文正公年幼时父亲早逝,家境贫寒,母亲改嫁,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 |
然其性好施,常以己俸分给亲族邻里。 | 但他性格乐于施舍,常常将自己的俸禄分给亲戚和邻居。 |
乡里有贫乏者,必周之;有丧不能葬者,必助之。 | 乡里有贫穷的人,他一定给予帮助;有亲人去世无法安葬的,他也一定资助。 |
或劝之曰:“君何自苦若是?” | 有人劝他说:“您为何如此自苦?” |
公曰:“吾虽贫,岂忍视人之困而不救乎?” | 范公回答:“我虽然贫穷,怎能忍心看到别人受苦而不去救助呢?” |
时人皆称其贤。 | 当时的人都称赞他贤德。 |
三、结语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不仅是对范仲淹个人品德的赞美,更是对古代士人精神的一种弘扬。他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仍能坚持仁爱之心,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这种精神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