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歌以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精湛的艺术造诣著称于世。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祖籍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他自幼聪慧好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立志报效国家,造福百姓。
青年时期的杜甫游历四方,广泛接触社会底层,这为他后来创作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奠定了基础。然而,科举之路并不顺利,直到天宝六年(747年),他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职。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携家带口颠沛流离,历经战乱与饥饿,写下《春望》、《北征》等忧国忧民的诗篇。他曾短暂依附于唐肃宗,但因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
晚年时期,杜甫漂泊西南,寄居成都草堂,生活困顿却依然心系苍生。尽管如此,他始终未放弃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公元770年,杜甫病逝于湘江的一叶孤舟上,享年五十九岁。杜甫一生留下千余首诗作,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命运沉浮,更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杜甫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千古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