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干盗书是什么意思】“蒋干盗书”是一个源自《三国演义》的典故,讲述的是东汉末年,曹操与周瑜之间的一段计谋较量。这个故事展现了古代战争中智谋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人性中的贪婪与轻信。
一、
“蒋干盗书”出自《三国演义》第十四回,讲的是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因自恃才高,擅自前往江东劝降周瑜,结果反被周瑜设计,不仅未能成功,还泄露了重要军情,导致曹操误判形势,最终在赤壁之战中吃了大亏。
这个故事的核心在于:
- 蒋干的自负与轻敌:他以为自己能说服周瑜,却低估了对方的智慧。
- 周瑜的机智与反间计:通过伪造密信,让蒋干成为“间谍”,从而误导曹操。
- 曹操的误判与失败:因轻信蒋干之言,导致军事部署失误。
“蒋干盗书”后来常用来比喻“被人利用,反成笑柄”,或指“自作聪明,反而坏事”。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典故来源 | 《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
主要人物 | 蒋干、周瑜、曹操 |
故事背景 | 东汉末年,赤壁之战前夕 |
故事梗概 | 蒋干自荐去江东劝降周瑜,却被周瑜设局,假造密信诱使蒋干带回去,曹操因此误判形势,影响战局。 |
故事寓意 | 自负轻敌、被人利用、误判形势、智谋取胜 |
后世引申义 | 比喻“自作聪明,反被利用”或“轻信他人,酿成大祸” |
文化影响 | 成为经典历史故事,常用于文学、影视、成语中 |
三、结语
“蒋干盗书”不仅是《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篇章,更是一则富有哲理的故事。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局势时,应保持冷静与理性,避免因一时的自负而陷入被动。同时,也展示了古代战争中“以智取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