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傅若金原文及翻译】《登岳》是元代诗人傅若金所作的一首山水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高山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该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古代文人登高望远、寄情山水的情怀。
一、原文与翻译总结
内容 | 说明 |
诗题 | 《登岳》 |
作者 | 傅若金(元代诗人) |
体裁 | 五言古诗 |
主题 | 登山所见,抒发情怀,寄托哲思 |
风格 | 清新自然,意境开阔 |
情感基调 | 恬淡中带豪迈,宁静中含思索 |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西山云气冷,东岭日光斜。 | 西边的山峰云雾缭绕,寒冷而静谧;东面的山岭阳光斜照,温暖而明亮。 |
野径无人迹,空林有鸟哗。 | 野外的小路没有行人踪迹,空旷的树林里鸟儿喧闹不已。 |
风声穿石罅,雨意入窗纱。 | 风穿过岩石缝隙,发出低沉的声响;雨意透过窗纱,带来微凉的气息。 |
意欲乘风去,却怜归路赊。 | 心中想乘风而去,却又舍不得归途遥远。 |
三、内容解析与赏析
《登岳》通过描写登山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人生归途的感慨。诗中“西山”、“东岭”、“野径”、“空林”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清新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向往。
同时,“风声穿石罅,雨意入窗纱”一句,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山中的细微变化,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结尾两句“意欲乘风去,却怜归路赊”,则透露出诗人虽心向自由,却也深知归途不易,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无奈与深情。
四、结语
傅若金的《登岳》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抒情之作。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人生感悟。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是元代山水诗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