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的词语解释】“陇上”是一个具有地域文化色彩的词汇,常用于描述中国西北地区,尤其是甘肃省一带的历史、地理和人文背景。在文学作品、历史文献或地方志中,“陇上”一词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对“陇上”相关词语的解释与总结。
一、词语解释总结
词语 | 含义 | 用法示例 |
陇上 | 指甘肃一带的地区,因古代有“陇山”而得名,泛指西北高原地区。 | 古人常以“陇上”代指边塞之地,如“陇上行人”、“陇上风沙”。 |
陇 | 本意为山脊或高地,后引申为甘肃的简称,也指陇山。 | “陇右”是古代对甘肃地区的称呼,“陇西”即今甘肃西部。 |
上 | 在此作为方位词,表示“之上”或“上方”,与“下”相对。 | “陇上”即“陇之上的地方”,多用于文学描写。 |
陇上风光 | 形容甘肃一带的自然景观,多用于诗歌或散文中。 | 如“陇上风光无限好,只缘身在最高层”。 |
陇上人家 | 指居住在甘肃地区的居民,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 文学作品中常用“陇上人家”表现质朴的民风。 |
陇上行 | 指在甘肃一带的游历或行走,常用于诗文表达旅途经历。 | 如“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不如在陇上行”。 |
二、词语的文化背景
“陇上”一词源于古代地理概念,最早见于《史记》等典籍,主要指陕西、甘肃一带的山脉与高原地带。随着历史发展,这一词语逐渐成为代表西北地区的重要文化符号。在诗词中,“陇上”常被用来渲染边塞风情、思乡之情或壮阔的自然景象。
例如,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中有“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虽未直接提及“陇上”,但其描绘的边塞意境与“陇上”所蕴含的地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
三、结语
“陇上”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种文化象征,承载着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记忆和文学意象。通过对其相关词语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地区在中华文明中的独特地位与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