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颔联是哪一联】在古典诗词中,尤其是近体诗(如律诗和绝句)中,“颔联”是一个重要的术语。它指的是诗中第二联,即紧接首联之后的第二联诗句。了解“颔联”的位置和作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结构与艺术特色。
一、
在律诗中,通常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其中,颔联位于第二位,是整首诗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部分。它往往承担着展开主题、深化意境的作用,有时也用于对仗工整、语言精炼的表达。
需要注意的是,绝句只有四句,因此没有“颔联”这一说法。而律诗有八句,分为四联,颔联就是第二联,即第三、四句。
二、表格展示
术语 | 定义说明 |
颔联 | 指律诗中的第二联,即第三、四句,位于首联之后,颈联之前。 |
所属诗体 | 仅存在于律诗(八句)中,绝句(四句)无颔联。 |
作用 | 承上启下,常用于对仗工整、意境拓展,是诗歌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对仗要求 | 颔联一般要求对仗工整,是全诗对仗最严谨的部分之一。 |
示例 |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颔联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三、结语
“颔联”作为律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体现了诗歌的结构美,也反映了作者的语言功力与情感表达。在学习古诗时,准确识别“颔联”的位置,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诗意与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