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地利人合后面一句是什么】“天时地利人合”这句话,常被用来形容在做一件事情时,需要具备三个重要的条件:时间的有利、地理的优势以及人的和谐配合。然而,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这句成语其实源自《孟子·公孙丑下》中的一段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后来人们在引用时,往往将其简化为“天时地利人合”,并误以为是完整的句子。
那么,“天时地利人合”后面到底还有一句吗?其实,这句话本身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成语或对仗句,而是后人根据《孟子》内容进行的概括和引申。因此,严格来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后面一句”。
不过,在民间流传和现代语境中,有些人会将“天时地利人合”与“事半功倍”或“功到自然成”等表达结合使用,形成一种更完整的语义链。但这些并非出自经典文献,而是现代人对原意的扩展。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以下是一个总结性的表格:
项目 | 内容 |
原文出处 | 《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现代常见说法 | “天时地利人合” |
是否有后续句子 | 没有固定后续,属现代引申 |
常见搭配 | “天时地利人合,事半功倍” 或 “天时地利人合,功到自然成”(非原文) |
含义 | 强调成功需同时具备时间、地点与人的配合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团队合作、项目策划、战略部署等场合 |
总的来说,“天时地利人合”虽不是完整成语,但在实际应用中已被广泛接受,并常用于强调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重要性。对于学习和使用这类表达的人来说,了解其来源和演变过程,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