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是什么】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固定资产是企业重要的资产之一,其价值可能会因市场变化、使用损耗或技术进步等原因而下降。为了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会计上设置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用于记录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定义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后,若发现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需计提的损失准备。该科目属于资产类备抵科目,用以抵减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使财务报表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1. 确认减值迹象:企业应定期检查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如资产市价大幅下跌、技术落后、使用环境变化等。
2. 计算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为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使用价值中的较高者。
3. 比较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若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则需计提减值准备。
4. 计提减值准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 后续计量: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除非资产发生处置或出售。
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科目设置
科目名称 | 科目性质 | 借方发生额 | 贷方发生额 | 说明 |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备抵科目 | 减少固定资产净值 | 增加固定资产净值 | 用于抵减固定资产原值 |
资产减值损失 | 损益类 | 增加费用 | 减少费用 | 记录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
四、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注意事项
- 计提依据:必须基于充分的证据和合理的估计。
- 披露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应详细披露固定资产减值情况。
- 税务影响: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税务上通常不能税前扣除,需注意税会差异。
五、总结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会计中一项重要的资产调整手段,有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合理计提减值准备,企业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避免资产虚增,增强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文章原创声明:本文内容基于会计准则及相关实务操作整理,未直接复制网络资料,旨在提供清晰、实用的会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