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席是什么意思】“割席”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典故,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因观点、立场或行为不同而断绝关系。这个词语带有强烈的主观判断色彩,多用于表达对某人行为的不满或疏远。
一、
“割席”最早出自《世说新语》,讲述的是管宁与华歆的故事。两人原本是好友,但因在对待金钱和权力的态度上产生分歧,最终管宁选择割断席子,表示不再与华歆为伍。后人用“割席”比喻朋友之间因理念不合而决裂,也可泛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破裂。
该词常用于描述人际关系中因价值观、立场不同而产生的疏离感,具有较强的批判性和情感色彩。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割席 |
出处 | 《世说新语·德行》 |
典故来源 | 管宁与华歆的故事 |
含义 | 比喻因观念、立场不同而断绝关系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际关系的疏远或决裂 |
情感色彩 | 带有主观判断和批判性 |
延伸意义 | 可引申为对某种行为或态度的否定 |
现代使用 | 常见于文学、评论、日常交流中,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不满或疏远 |
三、结语
“割席”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反映了中国人对人际关系中道德与立场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人们交往方式更加多元,但“割席”所传达的情感与态度依然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