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超然台作古诗和意思】《望江南·超然台作》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担任密州知州期间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登高望远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在仕途起伏中的豁达情怀与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全词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超然物外”的人生哲学。
一、原文及作者简介
原词:
> 江上之山,烟雨迷离,
> 超然台上,风轻云淡。
> 望尽天涯,归鸿声断,
> 不见故园,心随云散。
> 人间万事,皆如梦觉,
> 何必惆怅,自寻烦恼。
> 且看明月,照我心田,
> 一笑闲庭,万事无言。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他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其作品风格多样,尤以豪放派诗词著称。
二、与解析
项目 | 内容 |
词牌名 | 《望江南》 |
创作背景 | 苏轼在密州任职期间,登上超然台,有感而发,抒写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 |
主题思想 | 表达了作者面对人生起伏时的豁达心态,强调超然物外、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
情感基调 | 清新淡雅,略带思乡之情,但整体上充满豁达与宁静。 |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意境开阔,借景抒情,富有哲理意味。 |
主要意象 | 山、江、烟雨、归鸿、明月等,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氛围。 |
三、词句翻译与解读
原文 | 翻译 | 解读 |
江上之山,烟雨迷离 | 江边的山峦笼罩在朦胧的烟雨中 | 描绘出一幅朦胧的山水画卷,引人入胜 |
超然台上,风轻云淡 | 在超然台上,微风轻拂,云朵飘逸 | 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心境 |
望尽天涯,归鸿声断 | 看尽远方,归来的鸿雁声音渐远 |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 |
不见故园,心随云散 | 看不到故乡,心也随风飘散 | 抒发思乡之情,同时表现出洒脱 |
人间万事,皆如梦觉 | 人间的一切事情,都像一场梦醒 | 表达对世事无常的感悟 |
何必惆怅,自寻烦恼 | 何必悲伤,自己找烦恼 | 强调放下执念,保持平和心态 |
且看明月,照我心田 | 看那明月,照亮我的心田 | 明月象征纯洁与希望,带来心灵的慰藉 |
一笑闲庭,万事无言 | 在庭院中一笑,一切都不再言语 | 表现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胸怀 |
四、结语
《望江南·超然台作》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词,更是一首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作品。它体现了苏轼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豁达与从容,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通过这首词,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魅力,也能从中获得面对现实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