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自开展以来,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净化社会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斗争的深入,一些深层次问题和薄弱环节也逐渐显现,亟需引起重视和改进。
一、
1. 基层治理能力不足
部分基层单位在扫黑除恶工作中存在“重打击、轻预防”的现象,缺乏对黑恶势力滋生土壤的系统性排查和治理,导致部分黑恶势力长期潜伏、反复滋生。
2. 线索摸排不够深入
一些地区在线索收集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未能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导致部分涉黑涉恶案件未能及时发现和查处。
3. 部门协作机制不畅
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民政等多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畅,联动机制不健全,影响了案件办理效率和打击力度。
4. 法律适用存在模糊地带
在认定“软暴力”、“套路贷”等新型犯罪行为时,法律标准不够统一,给执法带来一定难度。
5. 群众参与度不高
尽管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但仍有部分群众对扫黑除恶工作了解不深,举报意愿不强,影响了案件线索来源。
6. 长效机制建设滞后
部分地区在打击黑恶势力后,未能建立有效的长效防控机制,容易出现“一阵风”现象,难以实现标本兼治。
7. 专业队伍力量不足
部分基层单位缺乏专门的扫黑除恶工作队伍,人员配备不足、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影响了工作的持续性和专业性。
二、薄弱环节汇总表
序号 | 薄弱环节 | 具体表现 | 影响 |
1 | 基层治理能力不足 | 治理手段单一,缺乏系统性排查 | 黑恶势力长期存在,反复滋生 |
2 | 线索摸排不够深入 | 依赖被动举报,主动排查不足 | 案件发现不及时,打击不力 |
3 | 部门协作机制不畅 | 信息共享不及时,联动不紧密 | 案件处理效率低,协同困难 |
4 | 法律适用存在模糊地带 | 新型犯罪认定标准不统一 | 执法难度大,打击效果受限 |
5 | 群众参与度不高 | 宣传不到位,举报渠道不畅 | 线索来源有限,打击面狭窄 |
6 | 长效机制建设滞后 | 缺乏常态化防控措施 | 易出现反弹,难以根治 |
7 | 专业队伍力量不足 | 人员配备不足,业务能力参差 | 工作持续性差,专业性不足 |
综上所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实际推进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只有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完善制度设计、提升队伍素质、强化群众参与,才能真正实现扫黑除恶的常态化、制度化,为构建平安社会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