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进士是第几名】在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考生。殿试成绩分为三甲,分别称为一甲、二甲和三甲。其中,“二甲进士”指的是在殿试中位列第二甲的考生。
一甲只有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和探花,他们被称为“赐进士及第”。二甲则人数较多,通常为几十人不等,他们被授予“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的人数最多,一般为一百人以上,被称为“赐同进士出身”。
因此,从排名上来看,“二甲进士”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名次,而是指在殿试中排名位于一甲之后、三甲之前的所有考生。具体来说,二甲进士的名次通常在第4名至第几十名之间,具体数量因朝代和年份而异。
以下是关于进士等级及其对应名次的简要总结:
进士等级 | 名次范围 | 称号 | 人数(大致) |
一甲 | 第1名~第3名 | 赐进士及第 | 3人 |
二甲 | 第4名~第几十名 | 赐进士出身 | 几十人 |
三甲 | 第几十名以后 | 赐同进士出身 | 百人以上 |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朝代的殿试录取人数和排名方式略有差异,但总体上保持了这一基本结构。二甲进士虽然不如一甲那样享有极高的荣誉,但在当时的社会中仍属于非常优秀的士人阶层,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仕途前景。
综上所述,“二甲进士”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名次,而是指在殿试中排名位于一甲之后、三甲之前的考生群体。他们的名次通常在第4名至第几十名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