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刺在背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芒刺在背”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感到非常不安、紧张或害怕,好像有尖锐的芒刺扎在背上一样。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焦虑与不自在。
一、含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芒刺在背 |
| 拼音 | máng cì zài bèi |
| 含义 | 形容内心极度不安、紧张或害怕,如同有芒刺扎在背上一般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人在面对压力、威胁或愧疚时的心理状态 |
| 近义词 | 如坐针毡、忐忑不安、心神不宁 |
| 反义词 | 心安理得、泰然自若 |
二、出处说明
“芒刺在背”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文如下:
> “今人之言曰:‘芒刺在背,不得自安。’”
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人们常说:“就像有芒刺扎在背上一样,无法安心。”后来,这个表达被引申为一种心理状态,形容人因恐惧、内疚或不安而坐立不安。
三、用法举例
1. 他知道自己做了错事,坐在那里,感觉芒刺在背,不敢抬头。
2. 面对上司的质问,他心里一阵发紧,仿佛芒刺在背。
3. 她因为撒谎而感到芒刺在背,整晚都睡不好。
四、延伸理解
“芒刺在背”不仅用于描述身体上的不适感,更常用于心理层面的描写。它反映了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反应,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五、总结
“芒刺在背”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于表达人在紧张、不安或愧疚时的心理状态。其出处可以追溯到《后汉书》,并广泛应用于现代汉语中,尤其在文学作品和日常表达中频繁出现。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来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语言中的运用,并在写作或交流中更加准确地使用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