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口算平十法】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一年级是孩子们接触加减法的起始阶段。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快速、准确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教师和家长常常会使用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其中“平十法”就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技巧。
“平十法”是一种用于解决“凑十”问题的口算方法,特别适用于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将一个数拆分成一个能与另一个数凑成10的数,从而简化计算过程。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还能增强他们对数字之间关系的理解。
一、什么是“平十法”?
“平十法”指的是在进行加减法时,把其中一个数拆成一个能与另一个数凑成10的数,然后再进行计算。例如:
- 加法:如9 + 6 = 15
可以这样想:9 + 1 = 10,然后再加上剩下的5(即6 - 1 = 5),所以结果是10 + 5 = 15。
- 减法:如13 - 7 = 6
可以这样想:13 - 3 = 10,然后减去剩下的4(即7 - 3 = 4),所以结果是10 - 4 = 6。
二、“平十法”的应用场景
| 类型 | 例子 | 平十法步骤 |
| 加法 | 8 + 5 | 8 + 2 = 10,5 - 2 = 3,10 + 3 = 13 |
| 加法 | 7 + 6 | 7 + 3 = 10,6 - 3 = 3,10 + 3 = 13 |
| 加法 | 9 + 4 | 9 + 1 = 10,4 - 1 = 3,10 + 3 = 13 |
| 减法 | 12 - 5 | 12 - 2 = 10,5 - 2 = 3,10 - 3 = 7 |
| 减法 | 15 - 8 | 15 - 5 = 10,8 - 5 = 3,10 - 3 = 7 |
| 减法 | 14 - 6 | 14 - 4 = 10,6 - 4 = 2,10 - 2 = 8 |
三、教学建议
1. 多用实物或图片辅助:可以通过小棒、积木等教具帮助孩子理解“凑十”的概念。
2. 反复练习:通过大量练习巩固“平十法”的运用,逐步形成条件反射。
3. 结合生活场景:比如购物、分糖果等实际情境,让孩子在真实中学习数学。
4. 鼓励孩子自己总结规律:让孩子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平十法”,有助于加深理解。
四、总结
“平十法”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口算技巧,它不仅提高了计算效率,还培养了孩子对数字的敏感度。通过合理的方法引导和不断的练习,孩子们可以轻松掌握这一技能,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对正在学习或教授“平十法”的老师和家长有所帮助。


